为着力解决一批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难点、痛点、堵点,不断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、满意度,全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日前,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印发《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决定在全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。
根据《方案》,首先,开展政务服务质效提升行动,明确了大力推动“一门一窗一次一网”改革,开展“两集中、一上网”改革,重点整治“明进暗不进”和“体外循环”问题,优化综合窗口建设,持续推进“一网通办”能力提升;大力推进“掌上办”“一证一照办”“零材料办”“秒批秒办”“就近办”“智能办”,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办事水平;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完善“一企一档”“一人一档”,规范和拓展二维码、数字名片等场景应用,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,做优“一件事一次办”“跨区域通办”以及老年人服务等个性化服务,开展电子证照社会化应用,提升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等8个方面的任务清单。
《方案》明确,开展涉企重点领域改革行动,要完成4个方面的任务:建立完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标准和制度,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位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;试行分阶段整合相关测绘测量事项,将不同阶段的多种测绘事项整合为一个测绘事项,实现同一阶段“一次委托、成果共享”;稳妥推进“一业一证”改革,努力打破部门、层级壁垒,加快缩短准入到准营之间的距离;建立中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,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。
还要开展要素保障通畅便捷行动,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:建立水电气报装全域联办机制,对供电、供水、供气等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全程在线并联办理;强力推进涉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,实打实解决土地领域的重点、难点、痛点、堵点问题;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,推动小微企业“有贷户”数量持续增加,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;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欠款清偿,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;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,实现全市劳动力市场监管数据共享、服务上网。
同时,开展监管执法包容审慎行动。《方案》明确了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,集聚行政保护、司法保护、仲裁调解和法律服务,为市场主体解决商事纠纷提供多元、高效、便捷解纷渠道;搭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,探索在开发区、经济试验区等工业(产业)园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(点);推动“法治体检”制度化、常态化,帮助民营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,防范各类法律风险;强化行政执法监督,建立健全跨部门、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等8个方面的任务。
此外,开展暖企亲商整体协同行动。《方案》明确了实施惠企政策集成服务改革,解决惠企政策不透明、分散难查找、申请流程繁琐、足额兑付不及时等问题;优化完善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,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问题和困难;建立营商环境联动监督机制,通过“政府部门+工商联+行业(商)协会+企业”的常态化会商,有效解决处理市场主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等8个方面的任务。
绵阳日报|2023-05-25